北京时间3月6日4时36分
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同时民间多有祭白虎、打小人、蒙鼓皮、吃梨的习俗。为何吃梨,跟着小阔一起了解下:
惊蛰吃梨,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源自雍正年间的典故。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后辈走西口时,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教导,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另外,“梨”和“犁”同音,在惊蛰日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当然,惊蛰吃梨的习俗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其实主要还有以下原因: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护肝脏、抗疲劳、降血压、增强心肌活力。
●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梨生吃熟吃都具有很好的生津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但如果把梨炖成汤,以红酒或川贝、罗汉果、陈皮等食材相佐,不仅味美,效果也会更好。
梨性偏寒助湿,果酸较多,虚寒体质、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