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血旺、鸭血粉丝汤、羊血饸饹、猪血肠……这些血制品美食是很多吃货们的最爱,有句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下三路,美味不过动物血。”但也有人害怕血管里会有垃圾,觉得不干净,不敢食用。那动物血到底干不干净?吃了对人体有没有坏处?小阔带大家一探究竟:
动物血制品以猪血、羊血、鸡血、鸭血等畜禽血为原料,经过滤、添加水及食用盐等凝固剂、搅拌、成型、包装、杀菌等工艺制成的预包装食品。
动物血不健康这种想法其实是多虑了。
首先血管里本身就没有什么垃圾、毒素,有的只是细胞的代谢产物;
其次,这些代谢产物会由血液运送至肝脏和肾脏,进而被过滤或转化成其他物质,也就是说一般不会有代谢物留在血液中。
此外,用于食用的动物血,必须来源于经检疫后确认合格的血源,生产过程中也会经过杀菌等加工处理,上市后还会有市场监管部门对其抽样检验。
因此,只要大家是在正规商家购买的“血制品”,一般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吃。
吃血的好处,除了含铁较多,能补血之外,其实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好秘密”!
其中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适合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为身体补充所需的铁,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堪称「补铁圣品」。
动物血是低热量食材,易被消化、吸收,而且脂肪含量远低于肉类。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鸭血中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
动物血有“液态肉”之称,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肉差不多,猪瘦肉中含有的蛋白质最高,100克猪瘦肉中含有20.3克蛋白质,鸡血中含有7.8克,鸭血中含有13.1克,猪血中含有12.2克。
动物血中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其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降低患老年痴呆症风险。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动物血中的血浆蛋白在肠道内消化分解,未被消化的剩余残渣会吸收大量水分,同时还吸附肠内的有害物质,一起转化为粪便,排出体外,起到滑肠通便的作用。
一般都带有血腥味,如果没有味道或者有腥臭味的,品质相对比较差。
优质的血豆腐呈暗红色,但如果接近咖啡色,或者颜色十分鲜艳的也不推荐。
新鲜的动物血比较有弹性,而放久的可能很硬或者一压就碎了。

首先,吃的多少: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建议每月吃2~3次,每次吃25克(生重)就够了。
其次,吃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建议最好不要食用没有煮熟的动物血,且在烹饪血制品的过程中,要注意烹饪方式,做法避免过于辛辣刺激,营养吸收和口味要同时兼顾。
第三:不适宜适用人群:以下这些人“吃血”,不但没有益处,反倒对身体有害:
消化道有出血情况的患者不宜食用;
腹泻、胃下垂等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服用华法林药物的人群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