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1日5时24分
迎来“春分”节气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此时节,花满枝头,百草回芽
春分时节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
这里一份《春分时令菜单》奉上
“春分吃春菜”,这里所说的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时令蔬菜,而在这个时节多吃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不仅能补充营养,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春芽是我县的著名特产,以其香脆无渣,鲜嫩兼备为特点,被荣称为"贡椿"。春分时节的香椿,其独有的芳香味道,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理气、美容养颜、抗衰老的功效。

根据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口味,春芽的食用花样繁多,最常见的有盐腌春芽、春芽拌豆腐、春芽拌鸡丝、春芽炒鸡蛋等,也有人用春芽做陷包饺子,别有一番味道。还可以将新鲜的春芽有焯水后淋干水分,放到冰箱里冷冻,随吃随取,可保持新鲜春芽色泽和口感。
菠菜味甘、性凉,入大肠经、胃经,具有利五脏、通肠胃、调中气、滋阴润燥、助消化的功效。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春季的菠菜茎叶柔软滑嫩、味美色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以及铁、钙、磷等矿物质,适量食用菠菜可缓解春燥。但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以减少草酸的含量,捞出再炒、凉拌或入汤等。

韭菜味甘、辛,微酸、性温,归肝经、肾经。具有活血通络、健脾和胃、温肾壮阳、补中益气之功效。且韭菜中富含的维生素A、Bl2、C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韭菜中的粗纤维可增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预防肠癌,故韭菜叶被称为“洗肠草”。春季韭菜脆嫩爽口最宜食用,可煎炒、凉拌、做馅等。但韭菜偏热性,多食易上火,因此阴虚火旺、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熟的韭菜不能隔夜吃,以免亚硝酸盐中毒。

竹笋,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郁、化痰下气、健脾和胃、利水通便等功效;竹笋一年四季皆有,其春笋笋体肥大、肉质鲜嫩、最为美味爽口。春笋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糖分以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其热量、脂肪含量较低,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肥,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春笋被称为春天的“菜王”,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但春笋性微寒,又含较多粗纤维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不宜多吃,食用前尽量焯水,可去除春笋的涩味,使口感更加清香嫩爽,还能减少草酸的含量,更利于食用健康。
马齿苋味酸性寒,具有降脂、解毒、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痢疾、疔疮疖肿、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除了胡萝卜素含量丰富以外,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是以α-亚麻酸为主,这在陆地植物中比较少见,有“菜中之鱼”的美称。

除此之外,马齿苋还含有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蒽醌甙、强心甙、有机酸等植物化学物质,赋予了马齿苋多种生物活性。马齿苋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避免食用。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胆保肝、利尿、广谱抗菌的功效,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称,常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毒疮肿、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作为食物的蒲公英营养价值高,富含钙、铁、钾、镁、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烟酸、果胶等营养素,这其中总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则分别是胡萝卜的3.6倍,1.8倍。蒲公英偏寒凉,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最好不宜食用。

荠菜,别名荠荠菜、地丁菜、鸡心菜等,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以嫩叶供食用,田间、路边、山坡随处可见,我国自古就有采集野生荠菜食用的习惯。

传统医学认为荠菜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水、凉血、清热、明目之效。根据现代研究,荠菜富含钙,还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其中大量的粗纤维,可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泄;荠菜酸有止血之效;乙酰胆碱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压,可谓营养丰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要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并合理分配到三餐中,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食用蔬菜时应多清洗,可有侵泡30分钟左右,以助除掉残留的农药。焯水的蔬菜,应在水开后再下锅,以减少加热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依时令,制膳食,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风味,
今日春分,品春菜尝春鲜,
愿君莫负好时光,不误人间春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