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奶茶检出反式脂肪酸”的测评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感慨:“快乐源泉塌房了!”消费者开始质疑品牌所谓“0奶精”“天然健康”等宣传,而涉事品牌则回应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反映出消费者对“反式脂肪酸”的普遍误解。事实上,“检出”≠“超标”,“合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从专业角度读懂这一争议,看看奶茶到底还能不能喝。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检出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奶茶样品为0.113g/100g。
图片来源:网易财经
而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反式脂肪酸每100克含量 ≤ 0.3g 即可标示为“0反式脂肪酸”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因此,尽管被检出,这些产品仍在合规范围内。
根据《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反式脂肪酸分为两类:
👉 天然反式脂肪酸: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的瘤胃微生物转化,天然存在于牛羊肉、乳及乳制品中;
👉 工业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植物油的部分氢化、高温精炼,或反复煎炸过程。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TFA)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中指出,乳及乳制品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83g/100g。因此,使用真实牛奶的奶茶中出现微量反式脂肪酸是正常现象。
而像液态乳、发酵乳等日常乳制品中的含量通常低于0.08g/100g,其整体营养价值远高于其中天然反式脂肪酸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反式脂肪酸是否对健康造成威胁,取决于每日的总摄入量: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但关键是要控制总摄入量,而不是因为某一种食物中“检出”就过度焦虑。
▼ 看标签:
购买预包装奶茶时,仔细查看配料表,尽量避免以“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为主要成分的产品。
▼ 观色闻香:
用鲜牛奶和茶叶制作的奶茶,通常呈自然浅棕色或米色,质地均匀,奶香与茶香协调。如果颜色异常鲜艳、香味刺鼻,出现酸涩、发苦或其他异味,则可能与原料质量差或添加剂超标有关。
▼ 主动选择更健康的选项:
食品安全没有绝对的“零风险”,只有“可控制”。我们应该依据“剂量决定风险”的原则,科学看待食品成分,既不放松警惕,也不过度恐慌。阔成检测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从源头到餐桌,层层把关,精准识别风险,为每一份入口的食物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