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可是尘肺病人的这口气却遥不可及,他们长期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失去劳动能力,靠打针吃药来吊住“一口气”。尘肺病作为“中国头号职业病”正悄无声息的侵蚀着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这其中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就是矽肺,然而许多人只听说过矽肺,却对其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面纱,一起来“走进”矽肺!
矽肺(silicosis)是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所引起。肺部有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严重时影响肺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矽尘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又称硅尘。在自然界中,游离二氧化硅分布很广,在16km以内的地壳内约占5%,在95%的矿石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俗称为矽尘,石英中的游离二氧化硅达99%,故常以石英尘作为矽尘的代表。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严重。实验证实,各种不同石英变体的致纤维化能力依次为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晶体结构不同,致纤维化能力各异,依次为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
矽尘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肺部,对人体产生危害,可造成的职业病称为矽肺。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咳嗽、通气功能减退等。
矽肺的并发症有哪些?
肺结核:矽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高达20%~50%,并且随着矽肺病期的进展而增加,I-II期并发肺结核为10%~30%,III期达50%~90%以上。矽肺直接死因中肺结核占45%。矽肺并发肺结核时,会相互促进,加速恶化。常出现发热等毒性症状,咯血是症状之一。痰中可找到结核菌。
肺部感染: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促进矽肺发展,诱发呼吸衰竭和死亡。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尤其对晚期矽肺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长期吸入粉尘使支气管纤毛上皮受到损伤。肺弥散性结节纤维化,使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发生感染,并发慢支和肺心病,严重感染时可诱发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
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并发肺气肿和肺大疱的患者,尤其是晚期矽肺患者。肺部感染、剧咳、用力为常见诱因。常见的症状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伴胸痛,也可以无症状。矽肺并发气胸复发率高,局限性气胸多见,体征不典型。因肺组织和胸膜纤维化。破口较难愈合,气体吸收缓慢。
矽肺病多发于长期接触含有钙或硅化合物等职业的人群,患病之后患者肺部会出现肺实变。目前对于这个疾病没有什么药物能阻止,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劳动防护来避免。
哪些职业可能会引起矽肺病?
矿山的开采:大部分的金属矿山或者非金属矿山,在矿山中工作的人群中,经常会吸入开采矿石所产生的大量金属粉尘。
金属冶炼厂:开采出来的矿石是要经常加工冶炼才能提取出高纯度的金属的,在冶炼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粉尘,所以冶炼工种工人需要多注意。
建筑工人:建筑行业工人,工作时候接触到很多粉尘类物质,常见的粉尘类的物质包括混凝土、胶凝材料、水泥材料等。如果在工作的时候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就可能引起患上矽肺病。
化工厂工人:化工厂的工人工作的时候会接触到一些吸附剂,比如会接触到无定形二氧化硅、硫酸塔的填充物等。偶尔接触一些一般不会引起发病,但是长久就会增加患病的风险。为此在工作之中要做好职业防护。
电子行业工人:从事电子行业这个职业会长期接触,诸如金属硅、通讯光纤等物质,长久的接触也是会导致发病。所以说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群,应该重视做好身体防护。
硅金属行业工人:在我国硅金属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会接触到诸如硅铁合金、硅铝合金等。这些物质在生产的时候是会产生粉尘的,久而久之会使得自己患上矽肺病。
其他行业: 焊接、打磨工种、陶瓷企业工人等,工作环境中具有生产性粉尘的行业。
上述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群属于矽肺病高发人群,如果你恰巧从事上面任何一个行业,说明患矽肺病可能性很大。
矽尘的检测与评价
在对无机性粉尘进行检测与评价时,首先应当考虑该粉尘是不是矽尘,须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化含量的检测,《工作场所接触限值-化学毒物》(GBZ2.1-2007)明确要求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的粉尘包括:谷物粉尘、硅藻土粉尘、滑石粉尘、麻尘、煤尘、石棉、水泥粉尘、稀土粉尘、其他粉尘。
矽尘根据其游离SiO2含量的不同,其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的限值也不同,见下表。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实行分级管理,共分三级。任何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不得超过第三级标准,如有超过应立即停止作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管理分级标准见表1。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管理分级标准
矽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浓度管理标准(mg/m3) |
I级 | Ⅱ级 | Ⅲ |
1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0% | ≤0.7 | 0.7<C≤2.0 | 2.0<C≤5.0 |
5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80% | ≤0.3 | 0.3<C≤1.0 | 1.0<C≤2.5 |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80% | ≤0.2 | 0.2<C≤0.5 | 0.5<C≤1.5 |
注:管理浓度为定点短时间(15min)采集的呼吸性粉尘浓度 |
不同级别的浓度管理标准应符合相应级别的管理要求。
I级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配发防尘口罩;若劳动者每周接尘作业时间达到40h,劳动者应正确佩戴指定防护因素(APF)>10或不低于KN95级别的防尘口罩。
Ⅱ级管理要求:劳动者应正确佩戴指定防护因素(APF)≥10或不低于KN95级别的防尘口罩,目每周接尘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0h。用人单位应对产小工作场所进行改造,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粉尘防护设施的性能,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
Ⅲ级管理要求:劳动者应正确佩戴指定防护因素(APF)≥20或不低于KN100级别的防尘口罩,目每周接少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0h。用人单位应对产尘工作场所进行改造,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粉小防护设施的性能,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
车间厂房内,应根据产尘点的分布及影响范围,测定不同作业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的最大值,作为整个车间厂房矽尘接触浓度管理分级依据。
生产使用的原料、辅料及中间产物等对粉尘性质有影响的,在原料、辅料及中间产物等种类、性质、用量配比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的最大值,作为矽尘接触浓度管理分级依据。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通风系统通风方式,将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采场或采区划分为一个矽尘管理区域,根据管理区域内不同性质的矿石、岩石的分布,测定每一种矿石、岩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该矽尘管理区域矽尘接触浓度管理分级依据。
矽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
主要包括:(1) 活动性肺结核病;(2) 慢性阻塞性肺病;(3) 慢性间质性肺病;(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
包括: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矽尘作业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2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I级及以上,1年1次;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按上一条执行。
矽肺患者原则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离岗随访检查时间:
接触矽尘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矽尘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21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3年1次。若接触矽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消除或减少矽尘产生及逸散;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矽尘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措施。
对产生矽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的设备。对于逸散矽尘的生产过程,为防止物料跑、冒、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并使用移动式除尘设备。
生产工艺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防尘要求时,应采用其他抑尘、除尘方式。
为了减少二次扬尘,地面清洁应使用负压吸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