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重点公共场所应该做好防范,具体需要做到哪些,一起看看!
主动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开展卫生管理工作自查,确保证照合法,从业人员健康合格,各项卫生检测报告齐全有效,各类卫生设备设施正常运转,主动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防范风险事故发生。
强化对场所内公共用品用具消毒保洁管理,确保方法正确,流程规范,各类毛巾、杯具、拖鞋、3D眼镜等顾客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存储及运输过程避免交叉污染。
重点做好各场所内空气、水质的卫生管理,游泳场所要强化水质处理机房与药品库房巡查,做好水质循环、净化、过滤、消毒各个环节处理工作,规范开展泳池水质自查与公示;各类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重点场所要做好新风取风口卫生状况核查与空调运行维护。
做好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场所营业期间主动加大室内通风换气频次,规范开展高频接触物表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严防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及聚集性疫情发生,为群众提供卫生安全消费休闲环境。
杯饮具消毒:
首选物理性消毒,通常使用远红外消毒柜、臭氧餐具消毒柜、紫外线-臭氧消毒柜、紫外线消毒箱、自动冲洗消毒洗碗机等进行消毒,具体不同作用原理消毒柜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化学性消毒,场所首先要规范设置用语杯饮具消毒的消毒专间,有“洗、消、冲”三连池,配套消毒药剂计量容器、计时器,配备保洁设施。具体操作上推荐使用作用浓度为100 mg/L-25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
毛巾、浴巾、床单、被罩等布草类用品消毒:
公共场所对布草类用品选择外洗的应与承洗单位签订外洗协议,应查验承洗单位的洗涤条件,并索取工商营业执照及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留存每次布草交接记录。
自行清洗的常选用化学法消毒,应配备清洗消毒容器,清洗消毒能力应与每日布草用品使用量相匹配。具体操作上推荐用100 mg/L-25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15-30分钟,或者使用专门的清洗消毒剂、含有二氧化氯的消毒洗衣剂等按照使用配比说明进行洗涤,清洗晾干后备用。
小型理发店、美容店同样可选择臭氧+紫外+热风符合式毛巾专用消毒柜进行消毒。
拖鞋消毒:
耐热拖鞋可选用经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选用市场常见的臭氧、紫外搭配热风循环的复合式消毒柜。
住宿、沐浴等各类场所中拖鞋最常见的为化学性消毒,含氯消毒液浸泡250 mg/L-500 mg/L,作用15-30分钟。消毒拖鞋要有专门的消毒桶或者器具,拖鞋与杯饮具不能在一个消毒间内进行消毒。沐浴场所、游泳场所应指定专门的消毒间(区)对拖鞋进行消毒。
美容美发相关工具消毒:
美发场所使用的刀剪、推子、剃须刀,沐浴场所使用的修脚工具等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皮肤破损的工具,首选物理性高水平消毒。
耐高温高湿的工具先清洁,可以选择压力蒸汽灭菌121℃作用15-30分钟,不具备条件的应选用电热/远红外消毒柜,紫外线、臭氧或者复合作用式消毒柜。
不耐高温的操作工具清洁后,建议选用紫外线、臭氧或者二者复合作用式消毒柜。
美容美发场所使用的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可使用75%酒精涂擦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分钟。
对于耐湿的刀剪、推子等器具,化学性消毒方法同样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例如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2.0%-2.5%的戊二醛浸泡作用60分钟;400 mg/L-600 mg/L的二氧化氯作用15-30分钟等。因化学性高水平消毒使用消毒液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操作便捷性差,建议首选物理性消毒中的各类消毒柜进行高水平消毒操作。
洁具消毒:
住宿场所客房卫生间应使用专用清扫工具对相应的洁具(脸池、浴缸、座便器)进行清扫,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洁具表面进行消毒,消毒效果应符合卫生要求。
浴缸、面盆按照物表预防性消毒执行,一般情况下用清水清洁后保持干燥,必要时使用消毒湿巾、清洗消毒剂或者用100 mg/L-25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座便器除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清洗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外,在使用含氯制剂消毒时应适当提高浓度,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消毒注意事项:
(一)物理性消毒
1.各类场所负责人在选购不同种类消毒柜时要注意索取相关卫生许可批件,各类消毒器械的铭牌与卫生许可批件保持一致。
2.紫外/臭氧消毒柜消毒前注意检查是否漏气,并关进柜门,防止紫外线、臭氧泄漏,消毒时应将待消毒物品表面上的水擦干后再平置放入消毒柜格栅上,注意不要叠放,以保证消毒效果,
3.红外/干热消毒柜消毒时杯饮具切勿与箱壁、箱底接触,消毒过程不要随意打开消毒柜,消毒结束需待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才可打开。
(二)化学性消毒
1.公共场所使用的各类含氯消毒剂应注意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批件、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日常使用应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存放,其稀释液化学性质不稳定,要现用现配。
2.化学性消毒操作过程要注意浓度配比正确,作用时间充足,消毒完成后应及时使用清水去除物体表面和公共用品用具表面上的消毒剂残留。
3.喷洒消毒是指将消毒剂用自来水充分溶解或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常量喷雾器进行喷洒,作用至规定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消毒技术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住宿业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