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长期在橡胶工业、纺织印染、木材加工、电镀厂等作业场所进行工作,当皮肤出现发痒、疼痛、发红,伴有灼热感或色素病变等状况时,就要当心了,这些都有可能是职业性皮肤病的征兆!哪些属于职业性皮肤病?如何预防?跟着小阔一起看看~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职业性皮肤病包括以下九类: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白斑;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就某一病例而言,通常有一种原因起主要作用。在生产条件下,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有三大类:
1、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职业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约占职业性皮肤病的90%以上,其种类繁多,涉及多个工种。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原发性刺激物、皮肤致敏物及光感性物质,在每一类物质中既有无机性化学物,亦有有机性化学物。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机械性损伤、温度、湿度以及紫外线等各种光能等。在化工行业中,可与化学因素协同作用促使发病。
3、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在工业生产中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农、林、牧、渔业中的某些工种。如皮肤炭疽、类丹毒以及螨疹等。
几乎各工种均可发生职业性皮肤病,其中石油、焦油化工业、合成树脂业、橡胶业、电镀业、制药业、玻璃纤维业、涂料业等行业尤为普遍。并不是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群都会得病,还与性别、年龄、皮肤类型、季节、生产环境、个人防护与清洁卫生习惯等有关。
职业性皮肤病是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致病物引起的,因此预防的关键是割断这种接触。由于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改善劳动条件。职业性皮肤病,预防大于治疗,各用人单位必须做好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依据有害因素改革生产设备,实现机械化、密闭化,避免接触有害因素。
☞加强个人防护。根据工作性质配备防护用品,在使用中的护肤品必须保持清洁,正确使用皮肤防护剂。
☞搞好生产环境和个人卫生。设置必要的卫生设备,建立、健全卫生制度,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对特殊敏感个体要妥善安排,以减少个体因素的影响。如:
(1)有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病、全身慢性皮肤病或手部湿疹患者不宜接触可诱发或加剧该病的致病物。
(2)严重痤疮及脂溢性皮炎患者,不宜接触致痤疮的化学物。
(3)严重的皮肤干燥、掌跖角化及皲裂者,不宜从事接触有机溶剂、碱性物质、无机砷化合物和机械摩擦等工作。
(4)对光敏感者,不宜从事接触光敏物或在日光及人工紫外线下工作。